乌梅丸是医圣张仲景《伤寒论》中的一张名方,很多人可能只以为他是治疗蛔虫的方子,所以不太重视它。我恩师王付教授的老师———有中国中医届“南陈北刘”南陈之称的陈亦人教授就比较擅长用乌梅丸加减治疗各种疑难杂症。
陈阿姨,医务员,40年前在峨嵋援建大学时喝河沟水后得痢疾,后遗留肠炎经久不愈。阿姨慕名来诊时,口苦,口干,失眠,高血压,心脏病,小便频数,腰腿酸疼,乏力明显,大便多时一天10多次,还伴随疼痛,非常痛苦不敢外出。我根据《伤寒论》六经辩证,此病上热下寒,虚实夹杂,病在厥阴,又有久痢,乌梅丸主之。经2月乌梅丸变汤加减合并针灸的治疗,大便减为一天1---2次,随访4年没有复发。
李女士,结肠炎20年,平时容易生气,经常口干,口苦,头晕,胸闷,乳腺增生,子宫肌瘤,易肚子疼拉肚子一日4---5次,大便常规正常,工作都受到影响。根据症状,脉象,舌苔辩为乌梅丸证,经乌梅丸加减治疗近3月而愈,现随访5年没复发。
刘女士,做建材生意,应酬多,喜冷饮辣椒,不按时吃饭。经常肚子疼拉肚子,一日多次,才开始节制饮食还可以有所缓解,后来连输液效果也不好。经人介绍,慕名来诊,我按其舌脉及症状诊为乌梅丸证。因其不愿服汤药,后制成丸调理2月而愈,现随访1年没复发。
虽然乌梅丸可以治疗老肠炎,但不是所有的肠炎都可以用乌梅丸。如果上有热而下寒不明显并伴有呕吐,胃口憋胀的可能是三个泻心汤的证;如只是上热没下寒的可能是小柴胡汤证;如果内外都热的可能是葛根芩连汤证;如果内外都寒的可能是桂枝人参汤证;如果只有内寒的可能是理中汤证,如果是湿热下注的可能是白头翁汤证;如果是水湿内盛,小便不利的可能是五苓散证……另外还有黄连汤证,六物黄芩汤证,桃花汤证,赤石脂禹余粮丸证,都要因人,因病而异。还要根据吃后的反应进行调整,因为并不是每次都能百分之百辨证准确的。
治好后还要节饮食,慎起居,不然很容易复发。正常人都会患这个病,曾经患过这个病的人肯定比正常人更容易得这个病。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