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三伏贴的时节又到了,冬病夏治,您约了

三伏贴介绍

三伏贴的贴敷原理是于夏季三伏日,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的观念,此事人体的阳气也最旺盛,经络气血流注也最旺盛。此时采用一些生姜、白芥子等辛温的药物,贴在疾病相应的穴位上,两阳相合,能够很好地治疗一些反复发作性及过敏性疾病,以达祛病保健的作用,以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更佳。

治疗方法:每隔10天敷药一次,每疗程5-6次

年三伏贴贴敷时间表

年三伏天从7月11日开始,8月19日结束,历时40天。

开穴:年7月1日-年7月10日,共10天。

初伏:年7月11日-年7月20日,共10天;

中伏:年7月21日-年7月30日,共10天。

闰中伏:年7月31日-年8月9日,共10天;

末伏:年8月10日-年8月19日,共10天。

封穴:年8月20日-年8月30日,共10天。

注意事项:敷贴季节性疗法对时间有一定要求,根据中医理论每伏第一天是开穴的日子,此时敷贴疗法效果最佳。所以最好每伏第一天来进行三伏贴治疗,当然也不必过分拘泥于此,错过了第一天也会有满意的疗效,可在任意时间贴敷。敷贴对象为2岁以上儿童及成人,敷贴期间禁食生冷、油腻、辛辣之品。38天时间请大家不要喝冰镇一类的水饮料和食物,会使寒气入侵不能排出,冬天之所以怕冷、脚凉都是三伏天不注意导致,要想使体内的寒气排出,请大家坚持在伏天喝热水,姜枣茶,常温水,会把体内多少年深入骨隨的寒气逼出来。

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一个富有特色的重要方法,它是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通过适当地内服或外用一些方药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可以说“冬病夏治”配合全新磁药叠加疗法,体现了中医学中人与自然相协调的整体观念和对疾病重视预防为主的理念。

冬病夏治对于哮喘病、老慢支、过敏性鼻炎等慢性呼吸道疾病采取三伏天外贴敷药方法,是祖国几千年传统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慢性患者能起到调节免疫、改善肺功能,平喘止咳的效果,是现代规范治疗的一项重要辅助治疗手段。

对于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疾病的人来说,夏天是一个不应放过的最佳治疗时机。冬季因为气温、气压偏低,这类病特别容易复发。冬季治疗以治标为主,不能够从根本上消除病因。在夏季,由于影响其发病的气候因素比较少,症状通常比较轻,有足够的时间扶正固本,以提高肌体的免疫能力,达到痊愈的目的。

经专家组研究证明,该疗法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对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咽喉炎、体虚易感冒等病症有效率达80%以上,并以纯天然、无副作用而深受欢迎。

三伏贴适应证

针对免疫力低下,易感儿,提高病原体的抵抗力

针对消化系统疾病。比如脾胃寒凉,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慢性结肠炎,消化不良,厌食,虚寒性胃痛,肠胃功能紊乱等

针对呼吸系统类疾病。比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腺样体肥大,过敏性咳嗽,体虚易感等都有非常好的效果

针对过敏性鼻炎及各种鼻炎的冬季高发期间的防御和巩固

针对风湿,类风湿引起的免疫系统类疾病。比如风湿关节炎,肩周炎,关节疼痛,尤以寒湿痹痛效果最佳

贴敷时间

单次贴敷时间不宜过长,成人一般不超过10小时,12-18岁4-6小时,8-12岁-4小时,5-8岁2-3小时,2-5岁0.5-2小时(2岁以下的婴幼儿因皮肤娇嫩,不宜贴敷)。每次4-10片,每个人贴敷所用的药可能会不同,根据个体差异,具体贴敷时间长短应遵从医师的建议做适当调整。

其使用的时候必须经中医辨证论证会更有效,因为病与证不同,同病可能不同证,冬病夏治法适用于虚寒证,禁用于发热,糖尿病,结核病,若是热证,则热更盛,这是必须禁止的。有些社区不经辨证,所以价格便宜,但效果不好,中医辨证论治的过程是对患者负责,有些患者虽不适这种灸法或贴敷,可以选用其他中医冬病夏治法,如针灸,熏,洗,拔火罐,小儿推拿等等只是灸法或贴敷方便,适宜推广。

对于0-2岁小儿,冬病夏治最佳疗法就是小儿推拿,根据宝宝体质不同,每伏建议推拿3-7天。2-10岁儿童贴敷三伏贴配合小儿推拿效果更佳。

贴敷疗法三年为一疗程,病程长的患者可适当延长疗程。

禁忌事项

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妊娠期妇女;糖尿病患者;肿瘤患者等人群不易贴敷。

(1)贴敷对象为2岁以上儿童及成人

(2)局部有痒、热、微痛感觉,甚至少数病人局部可出现水泡均为正常反应。

(3)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搔痒均为正常反应,不影响疗效。

(4)为了保证疗效,而又避免引发感染,应尽量减少水泡的发生。若敷药处皮肤有灼热疼痛感时,应及时取下药膏,并用清水轻柔洗净,严禁抓挠,一般可自行痊愈。如有严重水泡时,医院皮肤科就诊。

(5)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禁止抓挠,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nanpeng.net/yczz/83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