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近些年一直居高不下,如何借助于先进的医学技术对此类疾病进行治疗,进而提升国人整体健康指数成为了摆在医学业界的严峻课题。在即将举办的第十八届北京国际消化疾病论坛上,众多的专家们将齐聚一堂,分享消化系统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交流治疗经验,为消化疾病诊疗技术的不断提升产生重要作用。
经过多年时间的发展,由中国医师协会、世界华人消化医师协会、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十几家单位联合主办的北京国际消化疾病论坛,已经成为了研究成果的汇集平台,在今年的活动中,将有更多的专家莅临现场,医院副主任医师张雁霞便是其中之一。
张雁霞主任在消化系统治疗领域深耕多年时间,她在利用消化内镜进行各种治疗相关疾病方面具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在接受采访时,张主任介绍了目前消化系统疾病的现状。
消化系统疾病居高不下,早期症状容易被忽视
据张雁霞主任介绍,消化系统疾病指的是那些发生在食管、胃、肠、肝脏,胆囊,胰腺等部位的疾病的统称,包括消化系统的器质性和功能性疾病。据《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显示,消化系统疾病患病率在我国两周患病率和慢性患病率分别为1.5%及2.49%,排名第五及第四位,位居前列。
在张雁霞看来,很多消化系统疾病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很容易被患者忽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误诊现象,这些原因都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此类疾病的严重程度。以结直肠癌为例,它的发病率以每年3.9%速度递增,平均年龄为48岁,九成以上的患者在发病初期被误诊为痔疮,七成的患者被确诊为结直肠癌之前,有溃疡以及慢性炎症的发病现象,反复的刺激导致肠道黏膜细胞的分化偏离了正常的方向,进而会引发直肠癌的发生。
那么,消化系统疾病的主要发病原因是什么呢?张雁霞主任进行了解读。她说,很多疾病其实都是吃出来的,以结直肠癌为例,“三高一低”和缺乏运动是主要诱因,饮食上长期不注意,会破坏肠道环境,为病变的发生提供了条件。一些疾病的早期症状是可以观察出来的,结直肠癌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是排便时出血,疼痛与里急后重和伴随“蚯蚓便”,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不过由于很多患者不重视,医院进行肠镜检查时,已经是结直肠癌晚期。
张雁霞主任建议大家从40岁开始就要每年进行肠镜检查,肠镜能早期发现肠道内的息肉等疾病,结直肠癌的筛查敏感性高达到99%以上。病程8-10年以上的广泛性结肠炎、全结肠炎和病程30-40年以上的左半结肠炎患者,至少一到两年行一次结肠镜检查和多部位活检,如果发现有异型增生的情况,应该密切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