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本文根据年1月18医院消化内科炎症性肠病健康宣教讲座整理。)
医院消化内科,各位朋友有的我认识,有的不认识,认识的基本都是我负责过的。我们这个讲座系列是在我们李延青院长、左秀丽主任和白建荣护士长支持下建立起来的。初衷主要有两个,第一是炎症性肠病病人健康宣教太重要,甚至比吃药手术还重要;第二是健康宣教还非常不足。我们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的努力,医院的炎症性肠病健康宣教开一个好头,更重要的为大家的健康谋福利。
在开始讲座之前我想先问各位一个小问题,那就是“怎么煎鸡蛋?”
大家可能会告诉我先在锅里放油,等油加热之后摊入鸡蛋,反复翻面。但是如果我不知道什么是鸡蛋,什么是锅,什么是油,什么是加热,什么是铲子。你们还能给我解释清楚吗?
即便你们给我一样一样的解释,我也会问一些你根本没法回答的问题干扰你,比如
“煎鸡蛋难道非得等鸡下蛋吗?用玉米面行不行?”
“听说国外煎鸡蛋是从树上种出来的。”
“老祖宗曾有拿树叶煎出鸡蛋的能力,失传了。”
所有这些问题能很快把你问疯了,时间长了就不愿意回答或装作听不见。很多时候大家问的问题就是这样的问题,其实我们很愿意回答各位的问题,但很多问题和让我们上天差不多。
在缺少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共识之前,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就经常是这样的。不管我们讲什么,病人就只想了解这么简单的事情:“吃点什么好?怎么能治愈?”这些问题不能说毫无意义,但对于控制炎症性肠病病情来说,还有很多比这有价值的问题都没有人问,没有人关心。而且这些问题展现出来的往往是大家对炎症性肠病的不了解和不切实际的期望。
怎么样才能提出对自己和医生都有价值的问题呢?因为只有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自己才能得到好处,医生才能最有效的帮助你。根据多年的实践和观察,有以下几个方面是必须了解的。
第一、胃肠道基础知识;
第二、炎症性肠病基础知识;
第三、药物疗效判断基础知识;
第四、科学的态度;
第五、务实的精神。
下面我们分开来说:
一、胃肠道基础知识
要了解胃肠道基础知识,得先从生物进化开始。我们都知道地球上最早的生物是单细胞的,后来逐渐变成多细胞的生物,又进化出了各种各样的器官。大家知道最早的器官可能是什么?大概就是我们消化道,比如比较原始的腔肠动物,大体就是一根管子,这根管子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消化道。当然我们的管子要比这些动物的复杂的多,从上到下分成好几段,每一段都有不同的用途。食物被我们吃进去以后,不同的营养成分在不同的阶段被吸收,主要是小肠,最后再经过大肠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如果把消化管横着剖开,我们还能够看到这根管子是四层管子套起来的,从内到外依次是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了解这个对大家了解炎症性肠病非常重要,比如溃疡性结肠炎主要是粘膜层和粘膜下层的糜烂和溃疡,而克罗恩病则是全层的炎症。
好了,胃肠道基础知识就先了解这么多,相信再接着讲大家就要犯困了,下面我们再接着了解炎症性肠病的基础知识。
二、炎症性肠病的基础知识
要知道什么是炎症性肠病,就得必须先明白炎症的概念。大家日常经常会说“发炎了”、“得消炎”,里面的炎大多就是炎症。我们医学上炎症的概念是:有脉管的生物体对内外刺激作出的反应。表现有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在口腔和胃肠道这些粘膜还会表现为糜烂和溃疡。
那么炎症性肠病是怎么来的呢?这个问题不好回答,比较好回答的是这个病不是怎么来的,比如不是感染,因为目前没有一种细菌或者病毒被证明和炎症性肠病有关;不是遗传,虽然有些研究发现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父母生病,孩子生病的可能性依然是比较低,不像某些真正的遗传疾病,父母有病,子女有四分之一到一半的概率有病;另外,这种病也不是中毒,不是缺血缺氧,更加不是肿瘤。那究竟是什么类型的疾病呢?按照现在的研究结论,最可能的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系统是干什么的?简单说就是抵御外来侵略的。但是所谓的外来侵略本质上和人体的物质组成没什么差别,都是生物大分子,最主要的是蛋白质、糖蛋白之类的。要抵御外来的东西,前提是能够识别哪些是自己的哪些是外来的。但自身免疫性疾病病人的免疫系统就犯了神经,自己的和外来的,该杀的和不该杀的搞混了。
大体了解了炎症性肠病的基础知识,各位病友一定会问:“为什么我这么倒霉的这病而别人不得?”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了解一个事实,那就是炎症性肠病多发往往是在一个国家或者地区解决了广泛的肠道传染疾病,生活水平提高、公共卫生改善、饮食习惯相应改变的情况下,必然面对的问题。在我国,基本上是南方多于北方,北方也逐渐增加;城市多于农村,农村也慢慢赶上来。至于某个人生病某些人不生病,可能和遗传易感性有关,有些人天上就容易得这种病。而实际上很可能就是个概率问题,比如往沙堆上一粒一粒队沙子,你不知道究竟哪一粒会导致沙堆塌陷;还有喂鱼食,你也不知道扔下的鱼食究竟能被哪一条鱼吃到。
既然知道炎症性肠病的主要机理是自身免疫,那么基本所有的治疗是针对免疫和炎症,抑制免疫就相当于治本,控制炎症就相当于治标。其他的都是辅助治疗。
可能大家除了我们推荐的免疫抑制剂和抗炎药物,还听说过很多其他的药物或治疗方法。那么怎么去判断这些疗法有没有效果呢?那就要了解一下医学上是怎么判断疗效的。
三、药物疗效判断基础知识
大家在判断药物无效上认识比较一致,吃了不管用,继续吃还不管用,那就是无效;但是如何认识有效分歧就比较大,比如吃了以后症状好了,病好了,那是不是就一定是药物有效呢?这个是不一定的,甚至大部分时候这么判断是错误的。
因为相当多的疾病,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很多不治自己就会好,有些自身有反复,时好时坏,还有的症状受心理影响,很容易收到心理暗示,吃一些没有任何药理作用的安慰剂也能有效。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排除呢?
目前全世界判断药物疗效的金标准是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实验。找一些病人来,不能太多,更不能太少。让这一部分病人随机分成两组,然后给他们吃药,有一组是吃的真正药物,另一组是安慰剂,吃药的人和观察效果的人都不知道谁吃的药物谁吃的是安慰剂。最后通过统计比较两组人疗效的差异。无论什么样的药物都必须经过了这样的检验,才能理直气壮的向病人推荐,这就是大家可能听说过的循证医学。目前有这样的证据的药物大多还是5氨基水杨酸、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也就是有的病友打的类克。
第四、和大家说了这么多,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大家针对自己和家人的疾病,建立一个科学的态度。建立科学的态度对大家的治疗至关重要。那么建立这个态度的要求:
第一是要有一定的医学常识,这也是我们举办这些健康教育讲座的初衷,但也离不开大家平时的积累。
有些健康知识其实是相通的,多看一些正规的科普文章,除了帮助自己了解疾病,还能够提高逻辑和科学素养。
不要相信任何神话、偏方和世外高人。哪怕这些传言来自于你最相信的人,来自中央媒体。传言是最不可信的。有一些很有意思的游戏可以证明,比如从这个房间的一头穿一句话到另一头,传递结束就不再是原来那句话了。不要害怕拒绝这些非正规的东西可能错过万分之一的机会,这种心理就像有哪一期彩票没买就觉得自己错过了中大奖机会一样。
尊重科学和专业知识,也就能让大家更好的遵从医嘱。此外,还能够促使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