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主要是侵及结肠黏膜,常始自左半结肠,可向结肠近端乃至全结肠,以连续方式逐渐进展。患者常常担心UC长期慢性炎症会引起癌变,那么UC究竟会不会引起癌变呢?
1、UC究竟会不会癌变?
不及时接受正规治疗的话,绝大多数UC患者都会癌变。那么癌变高危因素有哪些?研究发现,结肠炎症的严重程度、全结肠炎(累及脾曲近端)和病程时间长等是高危因素,这往往与大肠癌的风险增加密切相关。
2、如何监测癌变?
既然UC存在癌变风险,那应该如何预防?对于广泛性结肠炎患者,建议其在发病后即开始接受内镜检查,并保持每1到2年一次规律的结肠镜监测,监测活检标本是否发现不典型增生。
不典型增生,就是非典型增生(atypicalhyperplasia),又称异型增生,这癌前病变的形态学表现。
一般认为,从正常细胞发展到肿瘤细胞,都要经历一个这样的过程,即:正常→增生→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而非典型增生则是从良性改变到恶性的中间站,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点。因此,将非典型增生称之为癌前病变。
3、活检应该怎么做?
内镜监测应当包括整个结直肠每隔10厘米肠段4个象限各取随机活检两份组织,还要包括可疑病变的定向活检。推荐的内镜监测包括各段结肠(包括右半结肠、横结肠、左半结肠、乙状结肠)4个象限内各取两份活检,共32份随机活检样本,分别装至4个样本杯中。
最少32份的随机活检样本对发现不典型增生有80%到90%的敏感度。息肉样病变、肿块、狭窄或炎症周围明显不规则黏膜亦需进行定向活检。此外,如果存在临近表面"正常"的组织应同时作为正常对照组送检。可疑有不典型增生的息肉可行息肉切除术,同时临近黏膜也应做活检以排除不典型增生。
点击阅读原文,您将获得专业医生的详细解答
↙↙↙↙↙↙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