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上海话朱家角小淀山的故事作者

点击“学上海话”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朱家角小淀山的故事

作者、视频制作:沈其荣(容锅)

播讲:叶进(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阿富根)

编辑:本乡本土本地人

大家都知道青浦有一个淀山湖,既然叫淀山湖,那么有没有淀山呢?其实是有的。在东方绿舟东面米的地方,有一座老小的没人注意的小山,你想它的海拔仅12.85米,占地72亩。正因为小,当地人都叫它小淀山。你别看它小噢,历史上曾有“九峰之祖”的说法。相传,明代华亭人陈继儒有首诗讲到:“谁知石一拳,遥作九峰祖”。啥意思呢?你勿看只不过是小小一座山,看上起象拳头那样大小,他却是九峰之祖呢!伊指的九峰就是凤凰山、陆宝山、佘山、辰山、薛山、机山、横云山、天马山,还有小昆山。另外海有讲:“盖本郡诸山,皆天目而来,此山为祖”。这句话意思就是说,这座小淀山与青松九峰都源于浙江天目山是一脉相承。天目山脉是从淀山开始慢慢地延伸出去,经过淀山再发展到九峰。也就是讲,天目山脉是爷爷,淀山是阿爸、九峰就是第三代了。小淀山的童年、中年与老年,正好对应了中国的元代、明代、清代与民国。这一些事件都有不少的文人名家有题咏的。据说讲,清朝光绪的《青浦县志》记载:淀山最早是在淀山湖当中,老底子的人讲淀山就象天上落下来的一颗星星或者是浮在水面上的一块玉,落星浮玉。之后因为湖里的淤泥太多了,慢慢地淀山的周围填平了,就变成了村落。这里还有一个传说,讲宋代建炎初年,也就是年左右,有位高僧在淀山的山顶上造了一座普光王寺,也就是现在的淀山寺。这寺院的规模很大,有五座大殿,大殿的后面海有一座罗汉坟,里面安葬了一尊有纯铜铸成的罗汉塑像。大殿前面两侧还有二口井,叫“通灵泉”。通灵泉旁造了一座亭子叫烈女亭。另外,淀山上有鳌峰塔,山下有潜龙洞,之外,还修建了各种亭、台、楼、阁,一共形成了十个景。针对这些风景,明朝的礼部尚书、朱家角人陆树声还特别写过一篇《淀山十景》的文章。淀山环境幽静,风光秀丽,香火最好时候,曾有江南“小蓬莱”的称号。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我还在念小学的中、高年级,从沙家埭村的汤家埭走过小桥来到小淀山距离很近。所以当时晨光,我每年扫墓、割草、挑野菜或者是郊游等,都会得去山上转转。那时候虽然小淀山人气已经不旺了,但是山上的风景还是蛮有味道的,所以我对这一些风景的印象也是特别的深。记得当时我每次上山下山总会穿过一座牌坊的。这座牌坊有点残缺了。它是白颜色的。上面从左往右横写着三个字三姑祠。我开始不懂,古代人的阅读是从右往左看的。所以我一直拿它读成“祠姑三”,还以为是小淀山的别名了,后来给人家笑话了,我才知道自己读错掉了。当时,上山下山吃力了,想在牌坊旁边找个地方歇歇脚,只见一座没顶没柱的亭子残迹,荒草丛生,脏得不得了,看看就不敢坐了。这时候的小淀山,我觉得最好玩就是“通灵泉”入口。你找一块小石头掼进去,耳朵贴牢井边,至少要等半分钟,才会听到石头落水的声音。平时安静时,井里还会发出轰隆轰隆得声音,据说这个“神井”,里面的水直通淀山湖的,真是好玩!另外,天气好,我与同伴们会走到通讯铁塔附近的小淀山的最高处。在那里眺望淀山湖上的风光。波光鳞鳞、帆船点点。有时不小心还会遇上飞来飞去的水鸟,冷不防它们的大小便会落到我们的身上。我最怕“中奖”了!那时候,每次上山我还有个“小秘密”。我喜欢到小淀山东边,去看二座乌龟山,也叫箕山。因为乌龟山一直在被开挖,我就好奇,会不会有一天这个山就不存在了?挖着,挖着,没有啦!因为这里有个笑话。说古时候有个人挑了一担泥沙走过这里。路人问他:“挑泥沙干吗?”他回答说:“我想把淀山湖填掉”。旁观者都取笑他是“戆度”。他生气了,把泥沙倒进淀山湖里,一下子湖里升起一座山,这就是小淀山。畚箕里还贴牢二小块土,他拍拍畚箕,就这样二小块土落到湖里,就变成了小淀山东边二座直径只有六米的乌龟山。哇!原来他是个神仙呀!从此二座乌龟山在我心里留下深刻的记忆。

凡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nanpeng.net/zlff/90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